闯沪折戟 邻家改弦拓展北京市场
北京新晋便利店品牌邻家将暂时收回全国扩张步伐。有消息称,邻家便利店在上海的已开门店和签约门店将全部撤出,集中精力在北京市场。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邻家开业一年多来,目前北京开业的邻家便利店大约有60多家,还有一些即将开业或者已经签约的门店,并且已经开放加盟。
撤离上海
据了解,邻家便利店的运营方——邻侍(上海)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邻侍”)今年4月在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开设全年无休的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为主,旨在一年之内在上海范围内开设连锁便利店200余家,之后业务拓展将辐射国内一线城市。
根据工商信息显示,今年7月29日,邻侍投资人(股权)变更,由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变更为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自然人股东金凯,企业类型也随之由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金凯为总经理,杨威为执行董事,张童杰为监事。
拓展北京
上海商业高度成熟,不少零售品牌即使携带巨资闯入,但因为没有先入者优势而难以立足。根据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相关数据,2015年全年,上海便利店关店数量超过300家,不过上海的便利店门店数量依然保持正增长的态势,因为在关店的同时,新开店数量超过了300家,两相对比全年净增加60多家。作为全国引入便利店最早的城市,上海1996年开出第一家便利店,截至目前有十几个主流品牌的6000余家便利店。在业内人士看来,便利店业态虽然近几年势头火热,但在上海已经进入优胜劣汰阶段。
据消息称,邻家撤离上海的原因是,“本来是想其作为华东的突破口,但因战线拖的太长”,此举“跟资金问题无关”,而是由于战略调整,将全部的人力、精力主要集中到北京,使北京作为华北基地的拓展口,慢慢开拓市场。截至发稿时,邻家总经理王紫对于撤出上海并没有给出回复。
提升运营
去年5月,包括王紫在内的7-11北京20多名区域经理、两名大区经理以及市场开发部门的人员离职创立了邻家便利店。邻家便利店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也不避讳来自7-11的影响,“7-11的经验是团队的财富,对于本土便利店运营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公司整体的运转还是店铺的日常经营,都有很多方式方法可以利用和转化”。
京沪两线作战,对于刚刚成立一年多的邻家便利店来说确实不易。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虽然成立时规划了一年200家店的目标,但是目前邻家有60多家已经运营的门店,并且开放了加盟。同时邻家还在进行to B的业务,目前有30多家不知名便利店、杂货店等小型零售店铺接受邻家的商品供应。
在邻家便利店创立之前,北京市场上多年来一直保持着7-11独大,好邻居、物美便利店、快客齐头并进的局面。根据Kantar Retail公司的调查统计,上海300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北京是1万人,可见北京便利店行业在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罗森、全家、邻家相继出现在北京的街头巷尾,便利店市场又开始呈现活泛状态,邻家便利店也表现出鲜明的特色,充值、缴费、打印、WiFi、洗衣等增值服务出现在门店里,其希望“在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还能够增加顾客的黏性,到店频次,最终使顾客的需求想法变成条件反射的成为顾客进入便利店的行动力”。
但是现实的考虑是,作为进场已晚的选手,想要达成规划中的速度发展,考验的不仅是资金,更是开发整体系统的思维方式。邻家便利店方面在之前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也坦承,“店铺数量虽然还未达成目标,但是我们更关注的是每一家店铺的质量,快速发展店铺数重要,但是发展中公司内部的管理体系建立同样重要”。
北京商报记者 邵蓝洁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