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作品
北京援建的旅游民宿村
2020年9月16日,夜幕降临,篝火燃起,一群游客在村民的带领下跳起锅庄舞,笑声回荡在德吉藏家的小广场上。这里位于拉萨市的堆龙德庆区,是从拉萨前往纳木措的途经地,在北京援藏资金的支持下,精品藏式民宿“德吉藏家”拔地而起,成为了大山里的“网红”,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在淳朴的乡间藏家留下难忘的回忆。这里同时也是100户异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新家,他们在这里实现了居家就业,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北京日报社2020-09-16 -
个人作品
丰台汽车集市
2020年9月8日,丰台区新能源“购时尚”生活节暨消费扶贫月活动式拉开序幕。记者从丰台区获悉,活动期间丰台区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将集体亮相,为市民带来万元大礼包、最高现金优惠3万元等实实在在的优惠,打造人·车·生活融合的新能源进商圈活动。
北京日报社2020-09-08 -
个人作品
服贸会“慧华直播间”扶贫带货
2020年9月7日,东城区女企业家陈慧华把“慧华直播间”五地扶贫产品带到了服贸会现场,为河北崇礼、内蒙古阿尔山、化德、西藏当雄、湖北郧阳五地扶贫带货。
北京日报社2020-09-07 -
个人作品
北京援藏医生魏红涛
2020年9月2日,北京援藏医生魏红涛带拉萨人民医院的医生徒弟现场诊疗。
北京日报社2020-09-03 -
个人作品
让拉萨孩子喝上本地放心奶
2020年9月1日,走进位于拉萨市城关区的西藏净土乳业有限公司,“打造高原乳都”的标语格外醒目,一箱箱牛奶摆满库房。在刚刚开始的秋季学期,这里将为当地学校持续供应拉萨本地生产的放心奶。作为北京在拉萨援建的重要项目之一,净土乳业填补了西藏历史上无高标准现代化乳制品加工生产线的空白,不仅推动了高原奶产业发展,还带动本地农牧民就业增收。
北京日报社2020-09-01 -
个人作品
老党员与志愿者体验沉浸式扶贫
2020年8月27日,石景山区广宁街道50余名社区老党员、志愿者组团来到北京市消费扶贫双创中心展销大厅,亲身感受“沉浸式”扶贫新体验。
北京日报社2020-08-28 -
个人作品
林下经济帮低收入户全摘帽
2020年8月24日,大兴区唯一的市级低收入村——长子营镇小黑垡村,如今华丽转身,全村230户低收入户全部成功摘帽,“逆袭”靠的是什么?记者近日探访小黑垡村找到了答案,四个字——林下经济。在北京农林科学院的帮助下,村里已经发展5年林下经济,除了50亩洋葱,还有120亩林下食用百合、97个大棚蘑菇,都能带来稳定收益,今年还新增了北京油鸡的林下生态养殖项目。
北京日报社2020-08-24 -
个人作品
雄求的心愿
2020年8月22日,25岁的藏族小伙儿雄求结婚4年了。他出生在牧民家庭,跟随爷爷奶奶长大,因为没有自己的房子,这几年,夫妻俩一直是带着孩子租房居住。能有个“小窝”,是雄求一家最大的心愿。雄求很幸运,赶上了北京的援建,2400多户和他一样的困难群众搬进了水电气暖一应俱全的现代化新居。为了激励易地搬迁户们的参训积极性,当地要求他们搬进新家之前要先签培训协议--不能白拿房子,得学门技术,自食其力。
北京日报社2020-08-22 -
个人作品
淅有味道
2020年8月18日,北京人知道淅川,应该是从南水北调开始。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与首都同饮一江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黑心水源区和中线渠首所在地”、“当今世界最大跨流域调水的原点和起点”等称谓称谓如今淅川的标签。稀有文化、稀有山水,稀有物产、稀有美味……以“淅有山川”为名的500余种特色农产品逐步走上北京市民的餐桌。淅川县柑橘种植面积25000亩,4500余户贫困户从中受益,年均增收达7000元以上。
北京日报社2020-08-21 -
个人作品
大美玉树迎客来
2020年8月20日,“现在是玉树最好的季节,山好水好,阳光充足。”站在巴塘草原上,陈先生极目远眺,心胸舒展。眼前群山苍绿,白云舒卷,一派美丽的高原风光。2018年7月,北京市政府推动首旅集团与玉树州政府签订帮扶合作协议。同年9月,青海玉树州京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完成注册。据京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玉树方负责人布才哇介绍,到目前为止,巴塘一号营地的投资已超过两千万,在住宿区、餐饮区、演艺区的基础上,营地新添了射箭场和跑马场。玉树的生态环境极其珍贵,发展旅游时,环保是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以巴塘一号营地为例,住房都是临时设施,且离地有一定高度,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对草原的伤害。
北京日报社2020-08-20 -
个人作品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做小康路上的喜鹊
2020年8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在坚持把文艺送到基层的同时,利用京蒙协作平台不断创新传播形式,把精准扶贫政策巧妙融入到文艺节目中,成为脱贫攻坚中人民喜闻乐见的“喜鹊”。乌兰牧骑是蒙古语,意为“红色嫩芽”,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或“红色文化工作队”为了让乌兰牧骑的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乌兰牧骑在坚持下乡入村的同时,也开始主动融入互联网。如今,乌兰牧骑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也有了自己的账号,有的队员注册刚一个月,粉丝数量就已经有好几万。但队员们说,他们不是要当“网红”,而是要想让更多的人看到乌兰牧骑,讲好京蒙协作故事,让乌兰牧骑精神传得开、传得广、传得远。
北京日报社2020-08-11 -
个人作品
小小笤帚苗绑出新生活
2020年8月11日,巴林左旗素有“中国笤帚苗之乡”的美誉,当地有1000多年的笤帚苗种植历史。由于地处科尔沁沙地北部,干旱少雨,笤帚苗耐旱好养,生长期只有90天,很适合种植,过去的几十年,村民们靠着绑笤帚换钱贴补家用。然而,绑笤帚一直属于“小打小闹”,笤帚苗发展仍然面临缺资金、缺市场、没有品牌的困境。改变始于2018年,来自首都的智慧和力量注入到了这个国贫县。仅2018和2019两年,北京就投入京蒙扶贫协作资金4230万元,帮助巴林左旗建了23家笤帚苗加工厂。除了资金的帮扶,北京还助力巴林左旗延伸产业链条,研发精品笤帚苗产品。从床扫、地扫,到厨房、餐饮用品,再到旅游纪念品,如今笤帚苗已拥有7大系列、100多个花样品种。王文娟和身边的村民们也基本“样样通”,根据企业订单自由切换每天加工的笤帚制品。今年3月,巴林左旗正式退出国贫县序列。
北京日报社2020-08-11 -
个人作品
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
2020年8月11日,“以美扶智——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开展。共展出作品550余件(套),表现了脱贫致富、生产建设、教育医疗、扶贫救灾、抗疫与复工等主题,其中大部分为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
北京日报社2020-08-11 -
个人作品
内蒙古骆驼扶贫
2020年8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骆驼扶贫。
北京日报社2020-08-09 -
个人作品
强巴丹增一家享受扶贫政策
2020年8月8日,强巴丹增是拉萨市林周县唐古乡人,过去住的是土坯房,洗菜、上厕所都在外面,冬天冻得受不了。家庭经济来源靠放牛、种青稞,一年收入仅1万元左右,要养活5口人,父母生病也去不起医院,能忍就忍。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2018年,强巴丹增的好日子来了。享受易地搬迁政策,一家人从山区进了城,住进了位于拉萨市城关区的楼房小区——恩惠苑,170平方米的大房子里,有厨房、有厕所,冬天再也不用挨冻了。居住条件大改善的同时,政府还为他们夫妻解决了工作。妻子曲宗在居委会上班,强巴丹增加入了西藏净土乳业有限公司。
北京日报社2020-08-08 -
个人作品
内蒙古牧民苏德毕力格的现代生活
2020年8月6日,46岁的苏德毕力格是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赛罕乌力吉苏木脑干希力嘎查的牧民,现在,苏德毕力格家住在崭新的砖房里,窗明几净,暖气、自来水、电热水器、冰箱、空调、汽车、网络等设施一应俱全,生活在草原深处的牧民过上了现代生活。
北京日报社2020-08-06 -
个人作品
门头沟斋堂发展玫瑰事业脱贫
2020年8月3日,位于深山的牛战村曾因关闭煤矿而成为低收入村。2015年,在门头沟区农委的帮助下,这里建起了300亩玫瑰基地,给全村200多位乡亲找到了营生。如今,基地里的玫瑰花已经开了四年,牛战村的26户低收入户实现了脱低。
北京日报社2020-08-03 -
个人作品
低收入村小土豆丰收
2020年8月3日,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南辛房村山林地里种植的30亩小土豆喜获丰收。今年3月,门头沟区科信局选择原产于德国的“米拉”小土豆,在潭柘寺镇南辛房村和桑峪村低收入产业项目基地种植。据了解,“米拉”小土豆个头只有鸡蛋大小,具有皮薄肉嫩、营养丰富、绿色富硒等特点。两个低收入村围绕特色土豆做文章,打造乡村特色种植、旅游文化品牌,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
北京日报社2020-08-03 -
个人作品
援青医生郭勇
2020年8月2日,在北京援青医生郭勇的帮助下,青海玉树卧床多年的小姑娘梅梅,终于可以开始下地走路了。并将走进学校,开始正常同龄人的生活。
北京日报社2020-08-02 -
个人作品
致富金鸡蛋
2020年8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城南的锅撑子山下,有一片500多亩的园区。园区内,绿树、青草环绕着30多栋场房。场房里生活着百万只蛋鸡,每天产下百万枚鸡蛋,95运往北京。在北京市场,这些不添加激素、抗生素的鸡蛋受到北京市民的欢迎。在林西,这些鸡蛋也是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金鸡蛋”。
北京日报社2020-08-01 -
个人作品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电商扶贫
2020年7月31日,在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的“京蒙携手·电商扶贫运营中心”,几乎每天都有几场直播带货,而这里带的货基本都来自于当地的贫困户。奈曼旗地形复杂、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承载力低,产业结构单一,贫困面广、量大、程度深,守着丰富的特色农畜产品却面临着销售难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在京蒙扶贫协作过程中,大力发展当地电子商务。截至目前,本土电商企业已发展到19家,嘎查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586个,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达到1500多人。电子商务让贫困地区农牧民搭上了网络顺风车,借助互联网打通了销售渠道,实现了增收。
北京日报社2020-07-31 -
个人作品
北京智慧点亮淅有山川
2020年7月30日讯,淅川县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深度贫困县,同时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淹没区、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由于受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和水质保护的影响,处在“有树不能伐、有鱼不能捕、有矿不能开、有畜不能养”的境况,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自2014年北京市与河南、湖北两省水源区开展对口协作工作以来,淅川县累计接受对口协作资金3.85亿元。北京市动员社会力量,鼓励引导一批北京地区大型国有企业以组团投资运营方式探索产业发展和扶贫协作新模式,支持建设软籽石榴、食用菌、金银花、黄金梨等一批农林产业化基地,打造京豫协作示范工程-淅川渠首北京小镇项目。截至2019年底,全县15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今年2月26日,经批准淅川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北京日报社2020-07-31 -
个人作品
扶贫超市亮相营业
2020年7月29日上午,位于草桥的北京市消费扶贫双创中心一层内,来自国内贫困县的近千种扶贫产品摆得整整齐齐,静待市民挑选。昨天,由首农食品集团和物美集团共同打造的京城首个扶贫超市在双创中心亮相,采取了数字化零售、线上线下一体化消费扶贫的新模式,是北京在消费扶贫领域的又一创新。
北京日报社2020-07-29 -
个人作品
北京汉子拉萨种灵芝
2020年7月26日,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马乡常木村的村民都知道,村里有个执着的北京人。年届五旬,总爱戴一顶帽子,见人总是笑嘻嘻的,话说多了爱喘。这人来了三年多,带着村民,锲而不舍地守着村里唯一的一片温室大棚。门小林种灵芝的生态农业园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马乡,周边白云青山环绕,油菜花田和碧绿草地相间,景色宜人。多年在这块土地上劳作,他也深深爱上了高原。
北京日报社202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