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作品
木耳种植能手脱贫记
2020年7月24日,在内蒙古赤峰市的金厂沟梁镇,木耳收获季从初夏绵延至深秋。田春学就在村口的木耳产业园上班,每月能领3600元工资,妻子也在这里做些采摘、分拣和晾晒的活儿。跟从前“土里刨食”相比,家里年收入翻了好几番。
北京日报社2020-07-24 -
个人作品
空中经济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2020年7月21日,房山区蒲洼乡是京西南最远的乡,小村森水就坐落于群山环绕的山洼中。沿着起伏的山路进村,花多、景美是对森水村的第一印象。森水村党支部书记郑明满得意地告诉记者:“养蜂可是我们村的重要产业。”
北京日报社2020-07-21 -
个人作品
西太平村老羊倌变民宿主人
2020年7月21日,首都西南,房山十渡,蜿蜒的拒马河切割太行余脉,形成了“石门慑水”“剑壁平关”等数十处秀美风光。今年,西太平村将利用村民闲置房屋建设7处高端民宿,老李家的农家院也将升级为民宿。老李说,他同意村集体来统一管理这些民宿,统一定价分配客流,实现良性循环,避免世代生活在一起的村民们恶性竞争。据估算,景区开业后,年营业额可达30余万元,并直接提供35个就业岗位。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北京日报社2020-07-21 -
个人作品
烧砖村转型桑叶茶成致富茶
2020年7月20日,房山区石楼镇的低收入村——二站,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周边四个富裕村的“老师”,带动上千户乡亲们一起发展“清香产业”——桑叶茶。二站的低收入户老赵,在实现增收后也主动找到村委会,申请摘掉低收入户的“帽子”。在桑叶茶这项产业的带动下,再结合促进就业、社会力量帮扶、社保兜底等一系列政策,二站村已有379户、901名低收入村民成功“摘帽”。
北京日报社2020-07-20 -
个人作品
耿楼村的变迁
2020年7月11日,耿楼村位于西集镇政府以南3公里处,西邻北运河。2017年统计,总户数494户,其中低收入户249户,共504人。为了解决低收入户的脱低问题,2017年确定展开农业观光示范园产业项目,项目占地800亩。这里2022年将建成集休闲、观光、旅游、度假、设施农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5A级大运河景区,给耿楼村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北京日报社2020-07-11 -
个人作品
红色旅游助力全村实现脱低
2020年7月8日,穿上蓝花布上衣,系上围裙,扎上蓝花布头巾,粉底口红细心化好,49岁的李淑华高高兴兴走出家门去上班。李淑华是怀柔区宝山镇道德坑村村民,上班的地方是村里的红色教育基地,她在餐厅当保管员。守在家门口,不耽误地里的农活,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一个月还有2200元收入,这份工作不但让李淑华一家实现低收入户脱低,也让李淑华的心情越来越敞亮。
北京日报社2020-07-08 -
个人作品
小山村的甜蜜事业
2020年7月3日,房山区蒲洼乡森水村清退了低端养殖业的蒲洼乡,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有的村子在林间建起了高端木屋民宿,有的在原始松林下建起了蘑菇采摘区,一些昔日的低收入户则成了护林员、蜜源植物种植工或是集体蜂场的员工,房山的青山绿水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向金山银山转变。
北京日报社2020-07-03 -
个人作品
桥梓镇林下掘金
2020年7月3日,2016年,北京林业大学、怀柔区园林绿化局、桥梓镇政府三方合作,在怀柔水库上游的怀柔区桥梓镇前辛庄村建设了“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利用北京林业大学的技术优势,一产发展林花、林蔬、林菌、林药等多功能性植物种植,目前基地示范种植林下创优新品种140多个。三产开展以林教为主的林游科教活动,游客还可以体验用干花作画等。经过三年多发展,如今基地不但逐步形成近自然林木生态群落,涵养了怀柔水库水源地,生态效益显现,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北京日报社2020-07-03 -
个人作品
门头沟花果致富
2020年7月2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村记”专栏之京西门头沟斋堂镇的白虎头村,今年村里的百合种球和大枣产值能达百万元,山上的梯田里种植枣树、苹果树、樱桃树等多种果树。
北京日报社2020-07-02 -
个人作品
石景山助力消费扶贫行动
2020年6月29日,石景山团区委、区青联开展“青力扶贫为爱下单”助力消费扶贫行动,通过淘宝、快手等平台开展直播带货,在线销售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莫旗的绿豆、果干、小米等农特产品。直播90分钟累计浏览量超过6万,成交农产品379件,销售额1.12万元。
北京日报社2020-06-29 -
个人作品
黑木耳核心示范基地
2020年5月28日,河北省保定市,扶贫脱贫村贫困村贫困山区涞源黑木耳核心示范基地。
北京日报社2020-06-16 -
个人作品
赤城县京赤科技扶贫示范园
2020年6月6日,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京赤科技扶贫示范园。
北京日报社2020-06-06 -
个人作品
朝阳街道开展援疆扶贫工作
2020年6月6日,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为进一步强化朝阳区安贞街道与新疆墨玉县结对乡镇的友好往来、经济协作和互助交流。6月2日至6日,由安贞街道纪工委书记董雪梅、办事处副主任程俊英带队,街道党群办、综合办、食药所、市民活动中心部分干部和安华西里社区党委书记及地区9家社会组织或社会企业负责人共同组成的安贞街道扶贫考察工作组,来到新疆墨玉县扎瓦镇、芒来乡和托乎拉乡进行考察调研。墨玉县县委常委阿卜杜麦麦提、各乡镇书记、乡长、分管扶贫工作的领导以及各挂牌督战村的第一书记等同志,一起陪同调研。
北京日报社2020-06-06 -
个人作品
首农食品造血扶贫拔掉滦平穷根
2020年6月2日,从北京市区出发,向东北驱车165公里,出京第一站就是承德市滦平县。“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地形,滦平过去曾是距首都最近的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在北京市国资委推动下,近年来,随着一批“首”字头、“京”字头企业扎根当地,“造血”扶贫正让越来越多的滦平人拔掉穷根,甩掉贫困的帽子。华都肉鸡就是当地有名的“扶贫就业工厂”。图为在滦平华都肉鸡全封闭抑菌分割车间内,工人对肉鸡进行分割加工。
北京日报社2020-06-02 -
个人作品
小小玲珑枕助我奔小康
2020年5月30日,周二一大清早,50岁的李洪芳手里提着一大包做好的枕头套走出村口,乘头一班公交车赶往密云城区。在儿子六年级的时候,丈夫不幸因病去世,李洪芳靠种地的微薄收入带着孩子,生活非常困难,曾长期靠低保过日子。两年多前,李洪芳在一次民政部门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中学会了制作玲珑枕,并加入了北京云艺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从那以后,她就每周坐车来一次合作社,交活儿、取活儿,单程就要一个半小时。农忙的时候,李洪芳都顾不得坐下来喝口水,拿了东西就往家赶。这样一年下来,能有个万余元的收入,地里的活儿也不耽误。如今,儿子已经大学毕业找到了稳定工作,李洪芳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提供培训和工作机会的老师叫朱会萍,是密云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玲珑枕制作的传承人,也是远近闻名的热心人。20多年前,朱会萍从湖北老家嫁到密云区石城镇,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最初搞养殖,后来做点手工艺品到景区贩卖,一步步摸爬滚打,她终于发现,原来从姥姥那儿继承下来的做玲珑枕的手艺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北京日报社2020-05-30 -
个人作品
丰宁企业安排就业的贫困户王宝东
2020年5月19日,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此之季,我们来到承德地区,深入采访北京对口帮扶地区的脱贫成果,总结脱贫经验。图为丰宁企业安排就业的贫困户王宝东。
北京日报社2020-05-29 -
个人作品
蔬菜种植合作社
2020年5月29日,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南屯镇飞建蔬菜种植合作社,扶贫脱贫村蔬菜大棚。
北京日报社2020-05-29 -
个人作品
涞源六旺川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2020年5月28日,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六旺川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扶贫脱贫村贫困村贫困山区养鸡场。
北京日报社2020-05-28 -
个人作品
幸福剪出来
2020年5月27日,在北京对口帮扶的河北省丰宁县,有一群人靠着剪纸脱贫了。他们是当地贫困村的农民,也是剪纸艺人。在五道营村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丰宁满族剪纸非遗传承人李金民正在指导学员们进行剪纸创作。丁君方老爷子多年前患有脑血栓,剪纸不但让他有了创收的途径,也使得脑血栓的后遗症有了极大的改善。心灵手巧的丁大爷如今成为了工坊里手艺最好的一位。美丽的五道营村在北京的帮扶下逐渐开始脱贫致富。
北京日报社2020-05-27 -
个人作品
保定涞源白石山产业园
2020年5月27日,河北省保定市涞源扶贫脱贫村,白石山产业园绿山谷芽苗菜公司。
北京日报社2020-05-27 -
个人作品
西红柿将熟承德市即将全部脱贫
2020年5月25日,在河北省滦平县新硕农业产业园区的91号大棚内,4月上旬种下的“一番炸”西红柿已经结出了第一穗果。北京挂职干部、承德市扶贫办副主任李铁玉介绍,这批西红柿的采摘期是6月底,到那时,承德市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
北京日报社2020-05-25 -
个人作品
樱桃还在树上销售合同已经签好了
2020年5月20日,河北易县,漫山遍野的樱桃熟了,绿叶间密密麻麻的是一个个小红灯笼。这1300亩樱桃是新发地市场樱桃扶贫基地,“企业抓两端,农民干中间”的扶贫模式让这1300亩土地帮助当地397人脱贫了,更是带动了当地上万亩樱桃种植。
北京日报社2020-05-20 -
个人作品
丰宁五道营村光伏电站
2020年5月19日,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此之季,我们来到承德地区,深入采访北京对口帮扶地区的脱贫成果,总结脱贫经验。图为丰宁五道营村光伏电站。
北京日报社2020-05-19 -
个人作品
丰宁怀丰产业园
2020年5月19日,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此之季,我们来到承德地区,深入采访北京对口帮扶地区的脱贫成果,总结脱贫经验。图为丰宁怀丰产业园。
北京日报社20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