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报道
2022年北京阅读季正式收官
第十二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盛典活动日前正式落幕,2022年北京阅读季正式收官。2022年,北京阅读季举办各类阅读活动3万余场,影响和覆盖人群达2000余万人次。
北京日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一个老旧小区的重生
这两年,大兴区天堂河小区发生了件“奇事儿”——过去一年接三四百件12345派单,不是反映停水停电,就是顶层漏雨、下水道堵了。可现如今,处理不完的热线投诉消停了,取而代之的,是居民陆续送到社区的六十多面锦旗!
北京日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推动市场回暖 释放消费潜力 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全心全意促消费
热门景点人头攒动,网红餐厅一号难求,影院剧场座位爆满……2023年开年,火爆的消费热潮便再次印证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北京日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京津冀联合发布208项跨省自助办事项
为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三地营商环境,给三地企业和政府搭建交流平台,昨天,京津冀政务服务合作交流暨“跨省通办”自助办上线活动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办。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雄安新区相关部门共同启动京津冀+雄安“跨省通办”自助办上线仪式。三地以此为契机,分别设计了政务服务自助办“跨省通办”办事界面,完成了技术对接,联合推出208项具备相互查询办理条件的自助办事项。
北京日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春潮涌动 扬帆起航 北汽集团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三月的北京,春潮涌动。全国两会奏响了催人奋进的时代强音,也为市场主体注入了强劲动力与活力。伴随“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热议话题,一个日益壮大的中国汽车产业图景铺展开来。作为其中骨干力量的北汽集团,立足首都“四个中心”建设,融入“五子”联动,以聚焦主业的全链式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呈现出科技、绿色、活力的向新向上之势,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北京日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推动京津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深度协同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全国政协委员、龙信数据研究院院长屈庆超建议,京津冀三地抓住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机遇,编制《京津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专项规划》,推进三地产业合作向广度深度拓展,共同构建高能级的产业协同生态圈。
北京日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121处公园赏花片区含芳待客
近日,什刹海湖畔柳条渐绿,迎春花、桃花初开,市民游客穿行其间,感受早春美景。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北京日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企业技能人才荒用“订单式”育人来解决
“我是个中专生、产业工人,能成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是我最大的荣耀!”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北京市代表团的审议现场,王足刚代表的一席话,朴实、坚定。
北京日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本市将建第二道水源环线
由市水务局组织编制的《首都水网建设规划(2023年-2035年)》(征求意见稿)近日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内容,本市将以南水北调工程为核心,构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四条外部水源线路组成的多元外调水源通道;完善五大流域间水网沟通和区域内水系沟通,改善核心区的城市河湖过流能力。
北京日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167套公租房下周启动配租登记
东城区住建委昨天发布公租房配租公告,此次面向东城区保障性住房轮候家庭的配租共涉及东惠家园公租房项目、燕保·北焦家园公租房项目和燕保·百湾家园公租房项目3个项目,房源共计167套,意向登记时间为3月13日10时至3月15日17时。
北京日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多区流感疫苗接种延长至月底
近期,季节性流感活动强度仍呈上升趋势,市民对流感疫苗接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记者从多区获悉,原定于2月底结束的流感疫苗接种工作预计将延长至3月底。
北京日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去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59.7万亿元
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2022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到59.7万亿元。
北京日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老字号企业再增26家
吉祥戏院、天恒建设、维兰西餐厅和市金属厂等企业成为北京老字号企业。昨天,市商务局对近两年加入老字号大家庭的26家老字号企业颁牌。截至目前,北京老字号企业数量已达223家,队伍得到进一步壮大。
北京日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遴选启动
日前,本市启动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将遴选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相关人选将同时作为2023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人进行推荐。
北京日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绊脚的阻车桩铁皮拆除了
有市民向本报“北京民声”微博反映,在丰台区顺四条公交站旁边的人行便道上,有多个阻车桩拆除后留下来的铁皮,经常出现绊人的情况,给附近居民的出行带来不便。
北京日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老年医院开设线上发热门诊
近期本市流感高发,北京老年医院日前开设线上发热门诊,并设置“流感专区”。出现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足不出户就可针对咳嗽发热、居家护理、用药咨询等关心的话题,与医生进行无障碍沟通。
北京日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破损的宣传牌玻璃更换了
2月17日,本报以《宣传牌玻璃碎裂多时》为题,报道了在通州北苑地铁站A口附近,有一个宣传牌,整面玻璃都已经破裂损毁,幕布裸露在外,里面遍布灰尘,各种线缆也一览无余,宣传牌上还存留着碎玻璃,有些已经摇摇欲坠。虽然破裂的大块玻璃已经处理完毕,但是周围的便道和绿化带里,仍有遗撒的部分碎玻璃。由于毗邻地铁口,附近人流量很大,市民认为这不仅不美观,还可能给正常出行带来不便。
北京日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通州进出中心城公交今年再提速
今年,通州区与中心城区的地面公交联系进一步加强,通州进出城区公交再提速。昨天上午,记者从北京公交集团、通州区交通局获悉,今年计划采取以快速直达专线的运营模式,开通台湖至中心城区的试运营线路。目前,北京公交集团共运营服务于通州区的常规公交线路177条。下一步,将通过加密频次、延长运营时间、加开大站快车等方式提高各线路服务水平。
北京日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三校一院 雄安“交钥匙”
北京向南100多公里,一座新城拔节生长。从空中俯瞰雄安新区启动区,北京支持雄安建设的“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赫然矗立。它们是雄安新区启动区第一批建设的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项目。
北京日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绝大多数外企看好在华发展前景
全国两会是中外企业了解掌握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相关政策的重要窗口。昨天,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联合举办吹风会,为在京中外企业深入解读2023全国两会精神。在华外资企业、国有和民营企业、国内外公关公司代表170多人参加会议。
北京日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闲置防疫物资“再就业”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不少先前用于防疫的物资闲置下来。为了有效盘活闲置资源,不少社区积极探索,将居家隔离门磁改造成为空巢老人报警器,把核酸采样亭变为小修小补服务站,利用遮阳棚给自行车遮风挡雨等。这些闲置物资的“再就业”不仅避免了浪费,还实打实地给居民带来了方便,值得借鉴。
北京日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两条地铁新段年内开通
记者昨天从市重大项目办获悉,《2023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已经发布。按照计划,北京年底将开通17号线北段(未来科技城北区-工人体育场)、16号线剩余段(榆树庄-宛平城)2条地铁线(段),共30.2公里。届时,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837公里。
北京日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加速 且看北京
从帮助个别行业解决痛点与提升效率,到推动AI(人工智能)“智力”如电力一般大规模流向社会经济各领域,新一轮人工智能的发展机遇正在全球范围内酝酿发酵。数据显示,北京拥有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总量的近三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北京日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要有“用户思维”
每一项服务的最终评定者都是具体的用户,善于倾听用户想法,在实践中不断迭代方法、重视反馈,才能更大限度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这种换位思考的自觉,正是治理者所必须具备的。可能技术层面确有一万个“没法办”的理由,但价值层面的“应该办”,就是迎难而上的决定性动机。是挑头干还是踢皮球,是动真碰硬还是敷衍了事,衡量的是有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影响的是问题的解决效率,也决定了最终收获的是掌声还是吐槽。
北京日报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