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报道
助力城市副中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昨天,区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视察通州区2022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把项目建设成为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样板
日前,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郑皓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建设项目调研,上门听需求、解难题、促发展。她强调,要紧抓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抢抓工期、抢抓进度,努力把项目建设成为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样板,助力副中心打造医产协同发展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缅怀英烈 可到8处烈士纪念设施地
运河埋忠骨,清明寄哀思。昨天,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向社会各界及全区烈士亲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发出倡议书,确保祭扫活动文明、有序,并公布了通州8处烈士纪念设施地。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世界先进剧场正在城市副中心拔地而起
春日午后,北京艺术中心(城市副中心剧院)的工地上,来来往往的工人师傅们偶尔慢下脚步,被一位头戴安全帽、高鼻深目的参观者吸引了目光——昨天下午,结束了当天演出的排练后,指挥大师捷杰耶夫从长安街畔的国家大剧院“闪现”到正在建设中的北京艺术中心,这座即将于今年秋天开幕运营的新文化地标,处处都能引起他的好奇心。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首趟天津至土耳其抗震物资中欧班列启程
记者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路北京局)获悉,日前,首趟天津至土耳其中欧班列从中国铁路北京局天佑津铁盛铁物流有限公司专用线驶出。该班列由50个40尺集装箱组成,满载10000顶抗震救援帐篷,将经由阿拉山口铁路口岸出境,一路向西直达土耳其梅尔辛市。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这个转角最繁华
夜幕降临,从高楼向曾经的“银地路口”方位眺望,目之所及,灯火辉煌。贯穿东西的新华大街和连接南北的新华北路车辆川流不息,二者在京杭广场处交汇,形成了一个金灿灿的V字形。更远处的通惠河波光粼粼,一路向东汇入京杭大运河。运河两岸高楼林立,万家灯火映衬着这座城市夜色中的和谐安宁。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对标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展现人大新作为
为加强和创新乡镇人大监督工作、有效提升乡镇人大工作水平,昨天上午,区人大常委会在永顺镇召开全区乡镇人大工作会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赵玉影出席并讲话。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城市副中心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化年行动
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果,消除重大隐患问题。近日,城市副中心部署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化年行动,持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工作,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推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城市副中心今年拟供应7公顷租赁住房用地
优化供地布局,推进“住更宜居”,昨天,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公布2023年度拟供应租赁住房用地项目信息,共计93个项目,土地面积约273公顷。其中城市副中心有2个项目,分别位于潞城镇和梨园镇。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全能神”邪教蛊惑信徒离家出走的背后
受邪教教义的洗脑蛊惑,众多“全能神”邪教信徒放弃婚姻、疏远家人,甚至离家出走,其背后具有深层原因。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河北环京地区打造“供京标准”保障北京“菜篮子”
早晨出棚中午上桌,秦皇岛的大樱桃、饶阳的设施葡萄、廊坊的瓜菜……很多农副产品从采摘下树就一刻不停地在运输干线上被送往京津市场。“菜篮子”产品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记者在环京地区采访时发现,作为北京、天津绿色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河北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提升京津绿色优质农产品保供能力。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三大主题遥寄追思 体验“绿色清明”
吟诗诵读祭英烈、纸鸢寄情忆先人、农耕体验续文明……日前,通州区举办“绿色清明 文明祭扫”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日活动,“绿色之种”“文明之风”“祈愿之树”三大主题体验区浓浓的“文化味儿”让现场群众沉浸式体验“绿色清明”。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城市副中心再添一家高科技企业
日前,中瓴星能(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落地城市副中心于家务乡。未来五年,公司预计纳税超30亿元,计划五年内登陆A股,有望成为于家务乡首家上市企业。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聚人气接地气:居民细备课 胡同小院作宣讲
党的二十大主题是什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昨天,一场别开生面的“竞赛”在中仓街道莲花寺社区胡同驿站小院火热进行,胡同主事、社区党员、群众、志愿者们拼脑力、拼手速、作宣讲,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到千家万户。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绘就副中心新画卷
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进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冲刺阶段。记者 常鸣/摄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通州区开展天然气管道保护宣传
国家管网集团工作人员进行天然气管道安全保护宣传,群众积极互动。记者 唐建/摄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个体工商户可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记者日前获悉,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布了“关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明确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可以再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该公告执行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外来人员遗体运回原籍“秒批办结”
按照《北京市殡葬管理条例》规定,外地来京人员在本市死亡后因特殊原因确需运回原籍的,须经遗体所在地区的民政部门批准。为进一步方便逝者家庭,通州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以数字技术赋能,推进政府履职和行政事项数字化运行,实现外地来京人员遗体运回原籍(以下简称“遗体外运”)的自助终端申报,线上秒批办结。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镜头里的通州巨变》发布
《镜头里的通州巨变》是记录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的图像日志。记者 唐建/摄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委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贡献智慧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热议话题。从畅通人才入乡体制机制到提高农村医疗水平,从完善城乡居民养老制度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委员们为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贡献智慧。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擦亮“绿色”这个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6.5%、上升4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分别达到24%、50%以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亮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硬核“成绩单”。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称赞,绿色成为美丽中国最鲜明、最厚重、最牢靠的底色。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门禁换新 居民不再犯愁“开门难”
家住新城南街社区中山大街52号院的居民再也不会因为楼门门禁经常失灵而着急了,日前,北苑街道协调物业为该院楼门更新了门禁系统。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回顾过去五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拔尖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和服务国家创新发展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接下来,高等教育将如何继续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展开热议。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通州区举行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主题活动
昨天上午,通州区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主题活动暨京津冀“三八服务季”启动活动在张家湾设计小镇举行。区委书记、区长孟景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赵玉影出席。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