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报道
“三治融合”让诚信之花绽放中国花谷
万物复苏的四月,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新河镇电子商务物流园韵达快递分部忙得热火朝天,卸件、消杀、分拣……与全国其他地区快递点不同的是,分拣前,工作人员会查看花木快件是否张贴“诚信标签”。若无此标签,快件会被放至专门的问题件区域,待专人核查原因。两年来,已有5亿多个贴着“诚信标签”的花木快件,从沭阳寄往全国各地。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开园迎客
白浮泉畔,源源不断的水流再次从碑亭下的龙口喷涌而出,昔日“燕平八景”之一的“龙泉漱玉”景观得以重现。这里是元代时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水源,不只在千百年里真切地润泽万物,也为最早作为全国中心的首都带来了繁荣安定。尽管远在京北,但它与通惠河的修建有关,也与什刹海的繁盛紧密相连。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超600个服务事项将“掌上办”
日前,北京正式印发《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这是北京优化营商环境的第6版改革方案。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蔬菜供应地北移 鲜嫩蔬菜价格下降明显
4月9日,记者实地探访北京新发地市场发现,由于北京地区的蔬菜供应模式已经完成了两个转换:从供应地北移到长江以北地区;露地蔬菜逐渐取代大棚蔬菜,运输和生产成本都在下降,北京地区蔬菜,特别是鲜嫩蔬菜进入季节性下降区间。另外,猪肉由于需求降低,价格也在下降。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雨燕“先遣小分队”已抵京
黄昏时分,柴文菡来到地坛牌楼,一阵洪亮的叫声划破天际。“雨燕回来了!”还没看到雨燕小巧的身影,她已经听到了“老朋友”熟悉的鸣叫。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跑马感受运河美景
4月9日8时,2023北京银行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在北京市通州区司空分署街鸣枪起跑,来自海内外近万名选手用热情的奔跑感受通州和运河美景。最终,肯尼亚选手吉鲁伊以2小时18分30秒的成绩获得男子冠军,女子组,中国选手赵雅新以2小时55分09秒夺冠。本届赛事是2023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场全程马拉松赛事。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从1.3%到44.8%京华大地的绿色变革
今年4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中心公园的植树点,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一季度重点商圈客流5.3亿人次
4月27日,在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文杰介绍,通过政策活动双轮驱动,北京加速推动消费恢复,一季度社零总额增速较上年四季度大幅提升13.5个百分点,预计接待旅游人数5790万人次,均较上年同期增长超一成。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绿色 低碳 高效 北京城市副中心之“绿”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绿”是什么样的?是清晨在绿树成荫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晨练;是午后在洒满阳光的副中心图书馆里抬头见蓝天;是夜晚在璀璨灯火装点下静静流淌的运河。这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底色,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未来。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中小学校全方位开展安全教育
学生安全无小事。近日,为不断提升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能力,全力保障中小学生安全健康成长,在第2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所在周,北京市教委围绕“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组织开展“七个一”教育主题活动,即开展“一次家庭教育公开课、一次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一次预防欺凌专题教育、一次防溺水专题教育、一次应急疏散演练、一次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和制作“一批安全教育资源”。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城市交通综合调查开启入户调查
从4月10日起,北京市启动第六次城市交通综合调查的入户调查工作,将选择3.3万户家庭开展入户面访调查。调查人员将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持证入户调查,这些家庭还将领到一份24小时出行记录表,并根据相关要求进行填写。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书市周五开幕首设特惠图书专区
4月14日,2023北京书市即将开幕。书市以朝阳公园为主展场,全市“16+1”区、北京图书大厦等四大书城、京东等三大线上平台同步开启分展场,展期11天,集中开展以促进全民阅读为主题的精彩文化活动。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将增加12处“河湖精灵”监测眼
水暖莺飞时,新建的沙河水库AI智能监测站点“开工”首日,便已识别鸟类物种数达50多种。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京环宝”上线紧盯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
根据2021年发布的源解析,移动源是现阶段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本地排放中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挖掘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排放不容忽视。在执法检查中发现,还有部分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黑加油站点”的劣质油品,尾气排放超标严重,污染大气环境。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今年强化“二次扬尘”管控
4月17日,北京市举行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扬尘是北京市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为了推动空气质量改善,北京市聚焦重点难点,通过“组合拳”管控扬尘,强化施工、道路、裸地“三尘共治”。2022年,全市降尘量为3.6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12.2%。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运河鸟集
2023年1月1日至4月13日,共记录鸟种数77种。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望坛首批2268户居民回迁新家
告别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的“老破小”,住进环境优美、设施便利的新楼房。4月17日,首都功能核心区体量最大的棚改项目——东城区望坛棚改项目完成首批回迁入住,共计2268户居民完成手续办理,即将入住崭新的望坛新苑小区。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恭博迎创建40周年 众多展览贯穿全年
2023年12月14日,恭王府博物馆将迎来创建40周年。4月17日,恭王府博物馆举办媒体见面会,发布了全新馆徽及40周年系列活动。今年,恭王府博物馆将举办“邻里眼中的恭博40年”“清代宫中少年生活展”等线下展览,还将构建“数字文物”,让观众可以云端畅游恭王府胜景。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黑色煤村”蝶变“清水花谷”
早晨天刚亮,65岁的王进军就起了床。洗漱完毕,走出屋外,他伸了一个懒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顿时感觉肺部被一股甜丝丝的空气包裹住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密云水库增殖放流
活儿干完了,52岁的密云区巨各庄镇达峪村村民王树山,将沾满泥土的橡胶手套褪下,右手揪起水管,汩汩水流便涌进一只蜗壳形状、遍体小孔的铁制容器里。4月3日,密云水库一处副坝边,数百只银鸥在水边盘旋,发出吱吱叫声,空气里的鱼腥味儿,从水边飘向远处长满树木的山包。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既要修缮建筑本体也要保护文化内涵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不仅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家建筑群,还拥有数量巨大的各类古建。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全国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其中北京市有3840处。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七百年古村里的琉璃匠人
“刚脱了模的坯子花纹还不太清晰,得一点点上手修型。这样的琉璃文创产品,一个师傅一天也就能修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琉璃烧制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郭立生端详着手里巴掌大的坯子,这是按照故宫太和殿屋脊上的骑凤仙人等比例缩小的。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绿色的祭扫 红色的传承
3月30日,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举办第三届公众开放日,让公众近距离感受革命公墓红色文化氛围和温馨、温暖、温情的优质服务,亲身体验便民、利民、惠民的举措和绿色生态、环保祭扫创新形式。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中心城区今起进入杨柳飞絮期
4月3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北京市气象局联合发布了2023年北京杨柳飞絮始期预报,这已是两部门连续四年联合发布相关消息。根据预报内容,北京中心城区和南部城区将于4月4日至7日进入飞絮期。城区东北部稍晚,于4月6日至9日开始飞絮,城区西北部将在4月7日至10日见到飞絮发生。
新京报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