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报道
钢铁重镇转型新支点
■“一心”:产业服务中心,以产城融合为目标,建立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开展企业孵化、技术服务、融资、担保、信息、物联、人才引进、专利申请、评估认证、律师事物、人事代理等专业服务。
北京商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首都“高精尖”新引擎
■共建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
北京商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京北崛起第三座科学城
从工业到科技创新的转身
北京商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新机场核心航站区达103万平方米
被视为北京发展“新引擎”的大兴机场,包括航站楼等核心区域建设即将启动,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将进一步显现。昨日,记者从市城建集团获悉,该集团中标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及综合换乘中心工程,北京建工集团则中标指廊区域,两企业将共同完成这座总建筑面积达103万平方米的全球最大机场航站楼,航站楼主体与五座向外伸出的指廊组成了一个海星图案,预计2019年7月建成。
北京商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承接非首都功能“微中心”
500亿元和500余家
北京商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京南文创产业大本营
明年所有工业企业完成结构调整
北京商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京津冀产业协同中产业园区扮演三大角色
在轰轰烈烈的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发挥先锋作用的当属各种产业园区,它们是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专业园区亦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疏解,承接;辐射,带动。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新要求,这些产业园区也正在进入各自的角色。作为地区产业资源的“富矿区”,京津冀三省市的产业园区也都在探索如何合作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积极主动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力军的角色转变。
北京商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京津冀沿海最大工业空间
十大“区中园”撑起战略性新兴产业
北京商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京冀园区合作发动机
谋局产业同步拓展高品质空间
北京商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PPP项目主推交通生态产业
据新华社电北京市财政局消息,2016年北京市PPP项目将更加突出交通、生态、产业“三个优先”,加快推进京张铁路、京唐城际、京台高速、延崇路建设,新增10万亩京冀生态水源林,实施曹妃甸首钢京唐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
北京商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国际纳米众创空间怀柔揭牌迎创客
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创新联盟为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园国际纳米众创空间授牌,标志着位于怀柔雁栖经济开发区的国际纳米众创空间正式开启迎接创客之门。
北京商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中关村科学城总产值超3000亿元
记者日前从海淀区获悉,截至目前,海淀区已建成北理工中关村国防科技园、北航致真大厦、北科大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等21个项目,释放产业空间125.5万平方米,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近千家,中关村科学城地区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
北京商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石景山发放北京首笔文创风险补偿金
北方华录、雷禾公司、轩创国际公司日前从银行拿到了“春节大礼包”——总额600万元的一年期贷款,这是石景山区设立全市首只文创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后,发放的首批风险补偿金贷款支持的贷款。
北京商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亦庄每年2亿元重奖人才
不久前,373名北京亦庄“新创工程”领军人才迎来首批“大红包”。他们也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北京亦庄”)首届新创工程·亦麒麟人才称号的获得者。北京亦庄也正在落实第一批7519万元的人才政策专项资金,其中包括5980万元“奖励资金”、257万元“扶持资金”和1282万元“培养资金”。
北京商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区域创业综合体样本调查
北京城六区内最大的双创社区——优享双创活力社区日前选址落户丰台花乡郭公庄村,并将于下月启动运营。这个创业社区不仅是创业孵化器那么简单,它也引出了一个新概念:创业综合体。这也可以看做是北京创业服务的业态升级,通过这样的模式也许将破解目前在“双创”中出现的创业质量与创业成功均不高的问题。这个项目之于村集体经济,它的意义也非同凡响:这个项目由郭公庄与优客工场联合运营,让村集体产业的收益不仅局限于“吃瓦片”,而是聚焦于产业的活力。这也许将为北京众多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路。
北京商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通州地税推“十联办”优化行政服务
通州区日前组织地税局、发改委、财政局、国税局、统计局、国土局、经信委、商委、建委、园区管委会等10个经济职能部门,建立“十联办”协同合作机制,以“三三四”核心工作体系为抓手,建立健全沟通配合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交流与共享,提升经济分析工作质效,通过优化行政服务,加速推进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设。
北京商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通州今年出台史上最严“水十条”
从街道乡镇的大面细化到每一个网格、从101条支流沟渠细化到每个排污口……今年,通州环保部门细化各项工作,实施“一河一对策”、“一乡一指导”,将“大计划”分解为“小任务”,把“年度考核”变为“月度考核”,加快环境治理改善步伐,以精细化监管助力北京行政副中心生态环境建设。
北京商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解构中关村智造大街生态圈
智能制造业核心技术产业将在海淀加速集聚。数日后,海淀又一个特色功能区——中关村智造大街将开街,它通过搭建的各类服务平台帮助智能制造企业实现从0到1的过程。这条叫做街而不是街的中关村智造大街位于五道口,它是典型的混合所有制下的新型科技服务平台。在这里汇聚的是技术和智力资源,而不是传统的工厂。随着开街的临近,中关村智造大街用服务链带动创新链,再带动价值链的生态体系已现雏形。
北京商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商场今年换活法
北京商场的2015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北京20多家主流商场去年业绩出现下滑,百货依然是拖油瓶角色,成熟购物中心增长势头强劲,但危机感依然蔓延在零售企业中。根据多位商业高管对2016年商业趋势的展望,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百货业将通过渠道扩容来增强业绩,多家主流购物中心也将开始大调,更多新业态将进入商场。
北京商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行政副中心2019年污水全处理
昨日,记者获悉,北京市政府常务会日前审议并通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新计划”)称,2019年北京市中心城和行政副中心建成区将率先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基本实现全处理。
北京商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滴滴春运跨城拼车破百万人
滴滴顺风车昨日宣布,截至2月13日(正月初六),滴滴顺风车已运送27.5万人次在春节后返程。滴滴顺风车节前春运共输送81万人合乘返乡,这意味着通过滴滴顺风车合乘返乡和返程人数已破百万之多。滴滴顺风车表示,截至3月3日春运结束,还将有大量的跨城春运订单产生,将有更多的人通过滴滴顺风车返程。
北京商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通州发力涉税资料零差错管理
北京市通州区地税局日前出台《涉税资料零差错管理工作办法》作为零差错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在全局执行。
北京商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市空气监测站点拟扩增一倍
据新华社电昨日,从北京市环保局获悉,北京市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升级方案通过,技术选址完成,监测站点拟扩增一倍,形成由考核评价、污染监控、区域评价和趋势监控等4个子网络以及一个移动系统组成“4+1”多功能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体系。
北京商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城市“加减法”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战略里面,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居于核心地位。多年来困扰北京的“大城市病”,包括人口膨胀、交通拥堵、大气污染,促使北京不得不动真格瘦身健体。这既是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破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也是两年后我们重温总书记视察北京讲话的压力和动力。
北京商报1970-01-01